當成噸的原料或加工物料撞擊移動的輸送帶時,會發生三件事:細顆粒隨機散落、物料移位、灰塵變成懸浮狀態。這種沖擊會在溜槽內產生湍流氣壓,使灰塵和細顆粒從縫隙中泄漏。一個設計良好的封閉結構可以管理散狀固體,使物料在輸送帶中心沉降,并將大部分灰塵封存在一個沉降區域內。
設計良好的輸送帶裝載區可以始終保持人行道清潔、控制灰塵排放,并允許無危險的檢查和維護。操作人員只需廣泛了解物料泄漏對系統造成的費用,就能意識到低效的轉運點設計所伴隨的全部成本。諸如不當的輸送帶支撐、密封不良的溜槽、損壞的托輥或貨物分布不均等問題都會導致溢料和輸送帶跑偏、增加維護和清理成本、造成傷害及合規問題。
如果不加以控制,以粉塵和細顆粒物形式存在的逃逸物料將增加清理的勞動成本、污染設備、可能包裹輸送帶并構成嚴重的安全隱患【圖1】。骯臟多塵的環境也會讓工人望而卻步,不愿對有問題的區域進行定期維護,從而產生負面影響。

由于跌倒和摔跤是工作場所中最常見的事故,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(OSHA)以及礦山安全與健康管理局(MSHA)的檢查員經常注意這些危險。裝載區周圍的泄漏是一種容易發生的違規行為,在嚴重情況下會阻塞系統通道,增加員工在移動輸送帶附近工作的危險。
OSHA也嚴格規定了粉塵水平,違規行為通常會伴隨罰款和潛在的停工時間。在許多易產生粉塵的行業,工人們會佩戴粉塵監測器,以測量他們輪班期間的顆粒物水平。在設計不佳的裝載區域附近工作可能會導致PM10(粒徑<10微米的顆粒物)的監測水平超過允許的限值。